跳转到正文内容

博士村官推行村民海选自治 称促发展比投钱有效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11年06月10日08:16  南方日报
高要市活道镇迳心村,新当选的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建新房。 高要市活道镇迳心村,新当选的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建新房。

丰顺县潭江镇箭竹村在驻村干部帮助下成立流动党支部,设立办公室。 丰顺县潭江镇箭竹村在驻村干部帮助下成立流动党支部,设立办公室。

  丰顺箭竹村的经验证明,脱贫致富还得靠强有力的村组织

  有3户贫困户住的是楼房,家里的摆设明显是生活比较富足的人家才有的。有一户叫廖顺来的人家连房子都没有,寄住在破败不堪、连年失修的老人院里,却不是贫困户。

  2009年下半年,张云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派驻丰顺县潭江镇箭竹村,成为一名“博士村官”。最先让他产生震撼的是箭竹村的18户贫困户名单,基本是村中大姓利益平衡的产物,根据这个18户名单能够排出一个以村干部为纽带的亲属关系谱。

  张云明显感觉到工作的压力和“双到”工作推进的难度,问题的关键就在“两委”干部队伍,这是一块“硬骨头”。

  化解“两委”矛盾齐心脱贫

 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,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显现了,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,通常步调不一致,甚至是各干各的。随着3年一次的“两委”换届选举的到来,这种矛盾尤显突出。

  “如果村干部之间不团结,扶贫工作就很难深入开展下去。”要让箭竹村脱贫,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锻炼一个团结和强有力的“两委”班子。

  实际上,根据“双到”扶贫开发的要求,帮扶建设强有力的村组织也是扶贫的重要任务。但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,不少驻村干部都不太愿意做这种“看起来有些虚”的组织建设,不像建一条路、修一条渠的扶贫效果明显。担心得罪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。

  “不能得罪村干部特别是老干部,不然你以后工作很难开展”,一位私交不错的村民私下告诉张云。但张云并不这样认为,他暗下决心,要啃啃这块“硬骨头”。

  在箭竹村,尽管村民自治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开始,但受家族力量、宗族观念的影响,很难实现村民自治的初衷。张云要做的是依法选举,按照程序,要求每个选票箱至少有4个人监督,4个自然村派出4名代表,镇政府派1名监督员。

  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,海选顺利举行,现任村主任廖育忠以73%的绝对优势顺利连任村主任。

  这次选举基本上把这个村的精英全部囊括进来,更重要的是,“两委”干部的交叉任职率达到了70%,既打破了干部按宗族分布的传统,又保证了党支部对村委会的绝对领导,“两委”分离的状况也得到了彻底解决。

  经过细致工作,村干部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化解,原来从不在一起吃饭的村干部也能坐到一个桌上了,有说有笑了。

  “村民自治比投钱更有效果”

  南方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箭竹村与我省的不少村庄一样,村中多数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了。该村有23名党员,12个60岁以上,7个年轻在外的,5个都在珠三角做生意。如何发挥在外年轻党员的潜力,成为摆在扶贫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
  经过慎重考虑,驻村干部与村内老党员作了沟通,在廖荣道等村在外党员的支持下,2011年初,箭竹村流动党支部在东莞市虎门镇白沙五村成立,并设立了办公室。

  记者采访时,张云正在筹措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,计划由流动党支部运作,保证该村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。有了流动党支部,意在发挥箭竹村在外乡贤的同乡联谊会也正在酝酿成立。该村乡贤也纷纷响应。

  “我觉得,让村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村庄比我们投入两三百万元钱更有效果,即使是我现在就回去了,箭竹村也会发展得更好。”说起自己的“作品”,张云颇为得意。

  借换届机遇选好脱贫带头人

  与箭竹村的做法一样,肇庆也从“双到”扶贫一开始就注重通过加强村组织建设,以实现自我扶贫,并明确提出“选出一个好班子,培养一个好支书、带出一个好支部、建立一批好制度,闯出一条脱贫好路子。”

  高要市活道镇迳心村是革命老区村,全村共258户人家,总人口1154人,村“两委”干部5人,党员42人。

  近日,当记者走进迳心村委会洞尾自然村时,看到的是该村正在掀起泥砖房改造建设热潮。原先的泥砖房已经全部被拆除,规划整齐的32间泥砖旧屋改造建设已动工,新当选的村干部和村民们一起建新房。

  为改变原来村组织涣散、干部不团结、战斗力不强、畏难情绪严重的问题,帮扶单位肇庆市农业局以及当地政府想了很多招数,甚至带领村干部们到东莞、华西村等地学习。

  借助换届选举的机会,今年3月底,通过宣传引导,迳心村选出了有能力、有活力而且责任心强的新一届村“两委”干部,一批为民务实的年轻人选上村小组领导岗位。新当选的村干部责任心强了,干劲足了,工作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。

  “火车头”撬动整村扶贫开发

  与高要活道镇迳心村的情况一样,肇庆借势“双到”扶贫,加强村组织建设力度。据肇庆市农业局副局长、扶贫办主任冼树聪透露,粗略统计,全市186个贫困村中,新增35岁以上年轻干部140多个,新增党员干部120多个,有190多个致富能手和发展能人成为新任村支书或主任。

  也有例外,德庆上彭村的村干部就因为工作出色,在换届选举中,一个没换,村委4名干部所得的提名票数符合“两个过半”条件,直接当选为上彭村第五届村委会成员,实现了连任。

  帮扶单位肇庆市委办把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扶贫开发“双到”工作的重点,通过村“两委”的战斗堡垒作用,撬动了整村扶贫开发。

  最有特色的是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,上彭村通过规划实施7个集体项目,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跃升为6.24万元“预计今年可达到10万元。”

  “原来没钱,也不知道怎么干,现在有钱了,也想好了怎么干。”村支书梁伟华感觉原来是有心无力,现在是有心有力。

  多年的扶贫经验让冼树聪意识到,要想加强村组织建设,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“这也是‘双到’扶贫为什么要求一定要让村集体收入每年达到3万元的良苦用心。”

  “做得好继续干,做得不好就换!”冼树聪相信,只有经过扶贫平台的大浪淘沙,村组织才能成为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、致富工作队。

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

微博推荐 | 今日微博热点(编辑:SN026)

留言板电话:010-82612286

更多关于 村民 海选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1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